您好,欢迎进入上海贝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网站!
全国服务热线

86-021-33921235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细胞分离的流程有哪些步骤

细胞分离的流程有哪些步骤

更新时间:2025-10-25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53
  现代细胞分离已发展为融合生物学、材料学、工程学的交叉学科体系。随着微流控芯片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,未来将朝着更高通量、更高精度、更低损伤的方向演进。建议建立完整的SOP文件系统,定期参加EQA外部质评,持续优化工艺流程,确保获得高质量的细胞产品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。
  一、核心流程框架
  细胞分离是将目标细胞从复杂生物基质中特异性富集的过程,其标准化流程可分为以下八大步骤:
  样本采集与预处理 → 2. 组织/细胞解离 → 3. 单细胞悬液制备 → 4. 杂质去除 → 5. 细胞浓缩 → 6. 纯度强化 → 7. 活性检测 → 8. 功能验证
  二、各阶段深度解析
  1. 样本采集与预处理
  伦理合规:人体样本需通过IRB审批,动物实验遵循AAALAC标准;
  取材规范:
  实体组织:手术切取后立即置于预冷含双抗(青霉素+链霉素)的HBSS缓冲液;
  体液样本:静脉血采用EDTA抗凝管采集,4℃暂存不超过4小时;
  清洁消毒:用75%乙醇擦拭组织表面,PBS冲洗3次去除脂肪滴。
  2. 单细胞悬液制备
  终止反应:添加含血清的培养基抑制胰酶活性;
  轻柔吹打:使用宽口移液器反复吹吸5-10次分散细胞团块;
  滤网过滤:依次过70μm→40μm尼龙网去除未消化的组织残渣;
  计数调整:台盼蓝染色确认活率>85%,调整终浓度至1×10⁶ cells/mL。
  3. 细胞浓缩技术
  离心优化:根据斯托克斯定律计算最佳RCF值;
  真空抽滤:适用于大量液体快速置换,选用再生纤维素膜截留分子量 
  超滤离心管:3K超滤膜可实现体积缩小10倍的同时回收率>90%。
  4. 活性检测QC
  双重染色法:PI(碘化丙啶)+Annexin V-FITC区分早晚期凋亡;
  代谢活性检测:MTT/XTT法测线粒体脱氢酶活性;
  功能学测试:CFSE增殖试验评估T细胞应答能力;
  微生物检测:LAL鲎试剂法排查内毒素污染(限值<0.25EU/mL)
  三、新兴技术演进方向
  AI辅助决策系统:DeepCell算法预测最佳分离参数组合;
  微纳机器人:DNA纳米机器实现主动式细胞搬运;
  空间转录组学整合:保留组织结构信息的单细胞测序;
  量子点标记:近红外II区荧光成像实现深层组织原位追踪。
  四、关键注意事项
  冷链管理:全程控制在2-8℃,避免反复冻融;
  耗材认证:选用经过USP Class VI认证的低吸附EP管;
  人员培训:GMP级别洁净服穿戴及无菌操作考核达标方可上岗;
  废弃物处置:医疗废物专用黄色垃圾袋密封,高压灭菌后再移交处理。
  • 公司地址:上海市浦东新区

    公司邮箱:bestbio@163.com

    公司传真:

  • 18930271235

    免费销售热线

    1722797799
  • 微信二维码

    网站二维码